重大金融犯罪之防制策略-台灣公益揭弊者保護法初探

重大金融犯罪(或稱白領犯罪)之防制是政府重點政策之一。由於公部門本身之諸多限制(例如預算有限及平等原則考量),導致其防制成果,尤其是時效上,常常未如人意。其實,參酌學理及國內外實務運作之經驗即可得知,在制度設計上適當引入私部門資源,透過公私部門協力執法之模式,應可顯著提升整體防制效率。

吹哨者(whistleblower)法制也是在此種思維下的設計,由知悉不法資訊之個人向指定機關舉發以及早嚇阻不法之發生,或是防止不法損害之擴大。吹哨者機制在歐美行之有年,尤其吹哨者保護之立法措施,早於聯合國反貪腐公約中有所規範;我國於114年1月22日公布,同年7月22日施行「公益揭弊者保護法」。

本課程邀請曾任檢察官、專精刑事爭訟代理及辯護的蔡彥守初級合夥人,以重大金融犯罪防制策略出發,介紹甫施行之公益揭弊者保護法並提出初步分析。

回上一頁